wbckorea.png

(cr.擷取轉播畫面)

 

韓國贏了台灣,但他們毫不開心,因為這僅僅是一場自尊心的殘存勝利。

 

一場世界棒球經典賽(WBC)讓台灣所有人都戰了起來;不管是支持派、鄉愿派、酸文派抑或改革派等等,這麼強大的棒球效應只有在台灣可見。因為比較起來台灣是棒球成績較差、但卻最在乎、最愛棒球的一個奇妙國家。

 

2017WBC,多數南韓人真的無感。

 

當然除了開賽後的成績不好之外,賽前也受到總統朴瑾惠彈劾案影響,賽前國內情勢多半關注政治動向,國民憤慨的情緒發洩出口也倒向政治議題。棒球、很平淡。徵召不順利、退出的選手也多,球迷還是有、但也就沒能擴散情緒。

 

一個有趣的現象;年初的時候問了幾個在南韓的台灣人朋友,完全不知道WBC要在南韓舉行,但問在台灣的南韓人,他們都知道這件事情。南韓雖然是主辦地主國,但在南韓主要街道上,根本不見WBC的宣傳,昔日大家最喜歡批判台灣宣傳賽事不夠力的說詞,恐怕都很適用這次南韓。

 

相信這次有去現場看的觀眾,除了走到高尺巨蛋車站「九一( 구일 )」站附近才有球場的旗幟之外,在一般鬧區明洞、弘大、東大門等,真的很難感染到棒球的氣息。

 

台灣不缺謾罵的人,酸文也許可少一點,如果不談戰術、不批情蒐、也不要找戰犯,以實際的感受來觀察,台韓的差距很可能是「愛的限度」。

 

台灣人只懂得愛,南韓人會恨。

 

在南韓,組訓不順利、陣容不夠好,南韓隊立刻被掛上「史上最弱」標籤。你做得不夠好,人們就不想理你,球迷久了也不關心。大家忙著罵朴瑾惠關注彈劾案,行銷宣傳還是有,但也就點到為止,甚至有南韓隊出戰的比賽現場人都略為稀少。台韓戰加油團數量,客隊台灣沒有比較少,現場並沒有爆滿。南韓前兩場苦吞連敗、接著又確定出局,南韓人民沒太多關愛給國家隊,以11-8延長賽險勝台灣之後,南韓的媒體標題均是「拯救自尊心」。

 

wbckorea02.jpg

(南韓媒體標題:韓國棒球最後的自尊心搶救 11-8慘勝台灣。注意,這裡用的是“慘勝”,中文比較少直接說慘勝,那就想像日文的“樂勝”的相反就知道了。)

 

對他們來說,這只是守住自尊心最後的防線,這樣的贏球不是贏球,也無須慶祝。當吳昇桓解決最後一個打者時,他的撲克牌臉始終不變,他沒有拉弓,南韓隊全隊也沒有熱烈歡呼。頂多拍拍隊友、小小擊掌,「鬆了口氣」大過於「耶!我們贏了!」

 

wbckorea01.jpg

(南韓報導:標題寫著“只有吳昇桓綻放光芒”。副標題寫著“吳昇桓給受傷的韓國隊秀秀“XD)

 

換個角度想,台灣太熱愛棒球,無限度的溺愛、沒有恨意不懂冷漠。

 

如果今天是台灣贏了這場戰役,相信大家都會很開心,因為我們是台灣人。如果我們贏了,肯定有一種「至少贏了韓國」的阿Q精神勝利法,可惜這就是台韓之間的最大差異。

 

南韓驚恐地贏了這場比賽,「解救自尊心」之外,媒體多半只有稱讚「吳昇桓一人綻放光芒」。南韓球員、教練團賽後一致的平淡走出,南韓報導並不欣喜擊敗台灣,只有淡淡傷悲。還有南韓媒體正面迎擊寫著:「韓國棒球崩潰中!」

wbckorea03.png

(大標題:大韓民國棒球崩潰中)

(小標題:韓國棒球首輪遭到淘汰露出”素顏”需要改革)

 

 

南韓社會對於今年WBC的冷漠氣氛,都再再讓人不禁感慨,有時候懂得恨、也是一種追求進步的原動力。而南韓棒球重跌後總是必將重振,大概是來自於做不好之後所得到的冷漠對待,畢竟愛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不在乎。這樣的社會壓力並非一定比較好,但卻也不得不承認,幫助他們得到了不少。相同的道理也可以套用的演藝圈,一點芝麻蒜皮小事就會被砲轟到慘兮兮,但這也造就了南韓藝人如履薄冰的自我要求,做得不好絕對沒辦法長期得到關愛,這也就是他們強韌茁壯的原因吧!

 

註:通常台灣稱呼Korea為南韓、以此跟北韓區分。不過南韓自稱當然不會稱「南」,所以標題翻譯都以第一人稱用的「大韓民國」、「韓國」等名詞為主。

 

延伸觀看影片:

 

(南韓以11-8擊敗台灣的最後一局,賽後球員、教練反應)

arrow
arrow

    貝爾達 Bear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